台南環保局清潔隊員黃勝詮工作時跌倒昏迷,開腦急救後入住德光護理之家照護,孰料,三年不到,身體越來越糟,體重從75.4公斤狂掉剩29公斤,瘦到皮包骨;原本能言語、動手搔癢,卻成了植物人。他數度進出醫院,身上多達16處傷口,生殖器也發霉,最後丟了性命,親友擲筊也未獲允杯火化,至今8個月遺體仍在冰櫃,家屬怒告護理之家害命,全案正由南檢釐清死因。
同樣是清潔隊員的黃妻,8年前因車禍腦挫傷併顱內出血,開刀後右膝失能無法工作,語言表達能力亦受影響,因此辦理退休。原本靠丈夫在清潔隊工作過活,現在只能四處在工地做打掃小工。
為查明丈夫死因,黃妻將遺體放在殯儀館冰櫃內,迄今8個月共262天未火化。她難掩悲傷啜泣:「護理之家到底怎麼照顧的,好好的人,3年就這樣走了。」心中最大願望期盼司法能夠好好調查清楚,「丈夫到底是怎麼死的,讓丈夫能夠死的暝目」。
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黃勝詮生前摯友龔先生說,黃勝詮原本擔任環保局的清潔隊員,2018年3月2日在工作中跌倒昏迷,緊急送醫搶救,經診斷為急性左側硬腦膜下出血,進行顱骨切開手術治療,20天後出院轉往德光護理之家照護。
由於黃妻無力照顧,全權委託他處理黃勝詮事務,陪診探視一手包,黃勝詮3年來身體變化,他看在眼裡十分不捨,尤其最後一次到德光護理之家探視後,竟在他離開20分鐘後人就沒了心跳呼吸,讓龔先生至今無法接受這個結果。
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黃勝詮另位好厝邊李小姐亦是一路陪同黃妻走到現在,她感嘆說,沒想到黃大哥好好一個人,竟在德光護理之家照顧下,原本能跟人對話、體重70多公斤,不僅變成植物人,體重更是一路掉到29公斤。
她也表示,黃大哥從沒氣切搞到氣切,須長期用氧,更可惡的是連生殖器都發霉和滿身散發惡臭,根本沒把他當人來照顧。
親友無法接受的是,黃勝詮死亡當天去年9月9日,護理之家通知龔先生,要他到護理之家洽談送醫治療事宜。
由於疫情關係,龔先生當天無法進入探視黃勝詮,只能透過護理之家人員,看黃勝詮傷口流膿照片,在預約門診好後,龔先生才返家20分鐘,又突然接到護理之家來電通知黃勝詮沒了心跳呼吸已經送醫,他馬上趕到新樓醫院,但黃男早已成冰冷遺體。
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「怎會有中風呢!」讓黃妻和摯友無法接受的是,新樓醫院劉姓醫師開具的死亡證明書,因黃男從未罹患中風,卻出現了這項死因,黃妻等人急調閱成大醫院病歷,劉姓醫師才刪除這項病歷。
不過,劉姓醫師在死亡原因欄位另填寫「自然死」,加上護理之家一再卸責不願跟家屬說明死因,黃妻等人疑惑難解,於是報請檢警進行司法相驗欲查明真正死因。
經檢警與法醫解剖送驗鑑定,5個月後,今年2月23日檢察官傳喚黃妻開具「意外死亡」證明書,並告知家屬可以辦理善後事宜。
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黃妻等人隨即前往台南市立殯儀館靈堂上香,在靈堂前詢問黃男是否可以同意火化?但一直未獲允杯,最後改詢是否對其死因不明,盼查水落石出,始獲3個允杯。
黃妻等人決定委請律師正式對德光護理之家提出過失致死告訴,並冰存黃勝詮大體至今,誓為黃男討公道。
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根據家屬掌握黃勝詮進出醫院的紀錄。黃勝詮2018年3月22日出院轉往德光護理之家照護,出院時意識清楚,與人應答合理通順,會說「早安,我叫黃勝詮」,右手可抓耳朵;入住時體重75.4公斤,意識清楚可與人正常對話。
2019年5月19日黃男因發燒送至新樓醫院急診,診斷為左下肺肺炎、呼吸急促、壓瘡和多處損傷。同年6月7日至6月21日,陸續因病住院;同年10月8日至10月19日再因病住院。
2020年3月30日至4月15日再住院,經診斷肺炎、右胸腔積水、急性支氣管氣喘。
2021年7月22日至8月6日依新樓醫院病歷紀錄已有腎衰竭、心包膜積水、黃痰、腹紅疹、肋膜積水、左胸積水敗血症等症狀,同年9月9日下午因無心跳呼吸被緊急送新樓醫院,搶救無效。
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今年3月間,黃妻委託李小姐和龔先生,對新樓醫院死亡證明書出錯疑慮,向衛生局反應陳情,但衛生局回覆新樓醫院劉姓醫師未違反醫師法。至於申請醫療爭議調處,德光護理之家亦無意願調處,所以全案進入司法程序。
新樓醫院透過公關室回應,對於醫師開錯死亡證明書,全案交由衛生局說明,該院不回應。德光護理之家葉姓會計接受《蘋果新聞網》電訪時強調,護理之家全心全力照顧黃先生,並無疏失,全案既已進入司法程序,不便再對外說明,未來就尊重司法,該負的責任不會逃避。
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吳姓律師說,如果死者家屬對於護理之家照顧過程認為有過失行為存在,可以跟地檢署提出過失致死告訴,檢察官通常會委請醫審會做相關鑑定,再由鑑定結果認定是否起訴。
此外,民事侵權行為求償部分,因有2年時效問題,家屬務必在2年內提起以維護權益。(地方中心劉榮輝/台南報導)
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
圖片來源 : 蘋果新聞網
新聞來源:蘋果新聞網
新聞網址: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local/20220527/3I7WYXTO7JHJTBORXVOLSJFUCI/